“五育”并举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思考
“五育”并举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,通往“五育”并举的重要途径是学科教学,而作业是连接学科教学与教育评价的有效手段。“双减”文件从提高作业设计质量、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五个方面强调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,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。那么,如何准确把握“五育”并举下的作业本质内涵,如何合理设计作业,如何突破作业管理难点,特别是如何通过作业达到“五育”融合,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探索。
一、“五育”并举下作业新内涵
“五育”并举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,马克思认为,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最根本、最深刻的要素的全面发展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《教育——财富蕴藏其中》中指出:“教育应当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,即身心、智力、敏感性、审美意识、个人责任感、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。”“五育”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,“五育”之间要相关贯通,形成一个整体。“五育”如何“并举”,李政涛提出“五育”并举的深层次是“五育”融合,要注重“育人能力”的形成,在学科领域充分发挥教育活动综合性的“五育效应”。也就是要以教育活动为推手,实施全学科育人。作业是教育活动的一环,是连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,是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途径,作业要善于融合利用“各育”资源,才能发挥作业内核作用,促进教学质量提升。
我国长期以来将作业作为课堂知识的巩固,作业方式多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主,忽略作业的育人价值。叶澜教授认为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变化,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让学生形成对自己生命的策划、践行和实现的能力,即综合素养。因此,当前“五育”并举下的作业新内涵应以多元价值理念为基础,以学科融合为手段,以巩固知识、掌握学习进展和拓展新知识为直接目的,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,强调作业的多元性、生成性,使作业走向体验与实践,成为“五育”并举新的增长点。
二、“五育”并举下作业的新设计
明确作业设计理念是基底。作业设计的理念决定着教师作业布置行为。笔者调研发现,在“五项管理”和“双减”要求下,虽然作业的量有减少,但是教育者依然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作业与教学的关系,教育者对作业设计理念存在误区,还是凭经验布置作业,各科教师抢占作业时间,作业布置以考试学科为主,非考试学科几乎没有作业;智育作业偏多,德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的内容偏少。在“五育”并举下,呼吁教育者新的作业观。作业设立的理念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,发挥好课程教学的延展的作用,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统一,实现从他知向自知的转变。作业设计理念要坚持以学科融合、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,体现学科之间整体性、综合性,紧扣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,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,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,重在迁移运用、培育综合素养。注重加强大单元整合作业、研究性作业等学科综合作业,作业设计理念要实现学科间“备课—教学—学习—评价”的环环相扣,使教师不断优化、革新教学,并且了解学生学习差异,使学生养成巩固知识、自主学习的习惯,调动思维积极性。
建立作业设计的制度是保障。科学的作业设计制度是作业设计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保证。目前的作业设计主要依据“五项管理”和“双减”文件,缺乏作业设计的一系列细则。因此,需要制定一个规则系统,保证教育政策对作业设计的持续强化。作业设计细则包括作业设计的原则、过程、实施与评价的成文规定,明确作业的科学精选、学习水平指向、作业设计流程、作业设计监测,可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到作业设计。建立梯度作业制度,实现作业的选择性、差异性和适宜性。建立作业联席制度,不同学科的老师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统筹作业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,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的选用。要认真思考并努力优化作业设计的制定,特别是如何在各科作业中间接地、潜移默化地把其他学科内容融入其中。各学科教师通过选编、改编、创编,设计出科学、合理、有效的作业,更好地控制总量、保证质量,为作业能够很好地融合“五育”提供必要保障。
把握作业设计的环节是重点。作业设计环节需要具备基础的物化形态与可调节的动态过程,物化形态主要指各学科教学目标、教学大纲、教材、作业要点,均作为作业内容的载体。物化形态要挖掘其中的核心知识、思想方法等教学要点,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、发展规律。可调节动态过程主要指学科集体精选作业、从整体角度把握教材,进行单元要素分析、教材分析、学情分析,指导学校开展整体的作业设计。可调节动态过程要抓住教研活动这一重要途径,在保证学科作业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,采取适当的方法,“无痕”融入其他学科。教师要坚持作业设计的理念,研究教材、跨学科和学生,充分挖掘作业的“五育”融合资源,把“五育”并举下的作业设计纳入学科日常教研活动。
注重作业设计的内容是关键。作业的量上,基于学生成长规律,合理控制作业量,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;初中不超过90分钟。作业的质上,针对目前学科割裂较严重的现象,教育者要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,善于把不同学科通过隐性或显性方式串联起来。作业设计不单是学科类作业,还要包括非学科类素养培养,让学生有更多的作业时间培养体育、艺术、科技、劳动等兴趣爱好。如,作业要有思考性问题,对开发智力有益;作业要求书写工整、卷面整洁,达到美感目的;作业要包含体育的内容,如在作文、数学应用题设计中以体育为题材的相应题目;作业设计要考虑劳动教育的内容,多设计动手作业。作业设计要有紧扣新知的基础题和体验挑战的提高题,包括巩固型、拓展型和素养,注重因材施教,根据学情布置相应作业,实现分层设计,助力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形成关键能力。避免陷入一个误区即“学校将延时服务仅仅作为完成学科作业的时间”,而应该合理科学地做好学校延时服务规划与设计,高质量开展课后延时服务。作业方式,包括口头作业、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,口头作业包括听、说、读、看等,书面作业包括作业巩固练习,实践作业强调在真实情景中探索、创新与合作。
三、“五育”并举下作业的新管理
创新作业的路径。学校要定期召集各学科教师开展协同研讨活动,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项培训。各学科教研组、骨干教师等组成团队,开学前几周以整个学期教学任务为重点,研读教材,关注校本课程,研究学校整体课程建设,探索跨学科内容整合,尝试项目式、合作性作业的布置。教研机构建立各学科题库、综合学科资源库,以供老师选择,减轻老师负担,保证作业的质量。鼓励教师选择重做、改编完善和自主创编。通过区域性的活动,进行作业设计课例的分享、作业设计的比赛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形成并应用优质作业资源,体现分层性、互动性。
加强作业的批改与指导。作业批改包含批改、写评语、作业展示。批改既要有分数、等级,也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,还要适当进行评比、展示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。作业批改要做到及时批改与有效批注相结合,尽可能增加教师面批面改的时间和次数,严禁要求家长检查、批改作业。批改过程应注重对学生错误问题做好记录和分析,给予指导性的批注,做到典型问题集中矫正,个别问题个别处理;针对问题较大的学生要加大课后辅导的力度,同时要加强作业二次批改审查的力度,提高作业批改的效度。建立信息化学习平台,设置作业管理模块,学生根据答题情况制定改进学习的策略。
加强作业的督导评价。适时监测了解各个学校学科作业设计的现状,了解学校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,指导学校基于课程目标整体设计作业目标,形成课程—作业双向细目表,注重内在结构性、一致性、综合性、应用性、选择性。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作业布置先进学校、个人评选,增强教师积极性。对于作业设计融合“五育”效果突出的教师,在业绩评估、年度考核、职称评审等方面应给予表扬或奖励,而对于作业设计忽视学科融合的教师,也应及时提醒。
- 上一篇:梅堰中学作业管理与改革方案
- 下一篇:艺体综开展集体备课活动